監督眼許倩 2023-03-21 10:58:27 來源:中房報
??中國華融再次站在輿論中心。
??3月17日,財政部對中國華融及其審計機構德勤華永作出行政處罰。理由是2014年~2019年度,中國華融存在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失效、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等問題。
??德勤華永曾服務中國華融長達8年。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9年5年間,中國華融支付給德勤華永的服務費用共計2.377億元。自2020年中國華融才將審計機構換成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記者注意到,財政部所通報的2014~2019年間,正是中國華融原董事長賴小民掌權期間。
??市場對此事件還未消化完畢,3月19日晚間,中國華融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全年預計虧損276億元。這是繼其2020年虧損1029億元后,又一個大幅虧損的年度。
??“2022年下半年較上半年實現減虧101億元左右,形成了整體向好趨勢。”中國華融方面稱,財政部發現的問題涉及公司2014年至2019年度財務報告,不會對公司當前及未來經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但一連串負面消息下,3月20 日,中國華融股票開盤即下跌超8%。
??遭遇財政部行政處罰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融”),成立于1999年11月1日,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化解金融風險、促進國有銀行改革和國有企業脫困而成立的四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2015年10月30日,中國華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中國華融的主要業務包括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業務,以及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其中不良資產經營是公司核心業務。
??目前,中國華融設有33家分公司,服務網絡遍及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旗下擁有華融金融租賃、華融信托、華融融德、華融實業、華融國際等子公司。
??就是這樣一家以收購不良資產著稱的四大AMC之一,在激進擴張中自身亦滋生風險。
??3月17日,財政部公布了對華融及其審計機構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罰結果。經查,中國華融2014年~2019年度不同程度存在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失效、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等問題,財政部對華融及其7家附屬公司各給予10萬元罰款,共計80萬元。
??因存在嚴重審計缺陷,財政部給予德勤總所警告;暫停德勤北京分所經營業務3個月;沒收德勤北京分所違法所得并處罰款總額2.1億元,德勤總所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情節輕重,華融和德勤相關責任人也都受到處罰,其中德勤相關審計報告的2名簽字注冊會計師被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
??對此處罰,當日,華融發布公告稱,誠懇接受財政部處罰決定。此次財政部檢查的問題公司已于2020年度財務報告中確認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不會對公司當前及未來經營活動產生影響。
??德勤華永亦發布公告稱,尊重和接受財政部的處罰決定,“在檢查中,財政部認為我們審計工作的某些方面未能充分達到審計準則的要求,我們對此感到遺憾。我們沒有從中國華融收到其準備對相關財務報表進行重述的任何信息,相關審計報告也不需要更正。”
??有知情人士稱,此次檢查與中國華融業績巨虧有關。
??2021年,中國華融2020年財報推遲引發市場關注。直到同年8月華融才披露年報。報告顯示,2020年華融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虧損1029.03億元,2019年同期盈利14.24億元。
??上千億元巨虧震驚市場,引來監管關注。財政部的職責之一,正是負責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監督和規范會計行為,指導和監督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等。
??于是,自2021年起,財政部對華融會計信息質量及其審計機構德勤執業質量開展了檢查。
??激進擴張 業績巨虧
??財政部通報的2014年~2019年度,正是賴小民主事期間。這期間,中國華融激進擴張,偏離主業,從原來相對保守穩健的第一大資產管理公司,演變為在海外大量發債、激進投資的金控平臺,其中大量資金進入樓市、股市,埋下一顆顆“暗雷”。
??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華融凈利潤只有4.03億元,到了2017年則高達265.88億元。2017年,中國華融資產總額達到1.87萬億元,比2014年翻了兩倍。尤其是境外業務擴張迅速,2015年,中國華融的國際業務資產總額為604億元,2017年則增加到2747億元,增長了355%。2017年,中國華融被評為“最會賺錢的前30家中國企業”之一。
??也是從這一年起,風險逐漸浮出水面。
??2018年4月17日,執掌中國華融9年之久的賴小民落馬,該案被定性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大金融腐敗案。
??據法院認定,2008年至2018年,賴小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有關單位和個人在獲得融資、承攬工程、合作經營、調動工作以及職務提拔調整等事項上提供幫助,直接或通過特定關系人非法收受、索取相關單位和個人給予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7.88億余元。
??2018年,中國華融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降至15.76億元,同比下降92.84%;2019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進一步降至14.24億元;2020年則出現巨額虧損1029.03億元。
??對于巨額虧損原因,當時的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表示,2020年,中國華融對原董事長任職期間激進經營、無序擴張造成的風險資產持續清理和處置;同時,疫情造成的市場沖擊,部分客戶履約能力下降,當期部分資產質量加速劣變。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在中國華融的巨額虧損中,房地產占了相當比重。在中國華融龐大的組織架構中,承擔地產開發業務的是華融置業;承擔大量涉房業務投資的主力則是華融信托,房地產業務占比超過50%。
??2018年,華融信托踩雷中弘股份;2019年又踩雷東方金鈺。2021年8月,華融信托旗下的深圳市德潤創展房地產公司宣告破產。
??為應對危機,2021年11月,中國華融主動引入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20億元,中信集團、中保投資、中國人壽、中國信達、遠洋資本5大戰投入場。
??2021年起,中國華融加速對旗下非主業資產轉讓,當年實現凈利潤3.79億元。“下一步在機構進一步清理瘦身之后,我們留下來的主業全部都是不良資產的經營主業。”中國華融總裁梁強在當年業績會上表示。
??但2022年,中國華融再次轉虧,預計凈虧損276億元,這次其給出的理由是:一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部分權益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估值下降形成較大浮虧;二是優化調整業務布局,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規模及收入階段性減少;三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及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增加。
??虧損額的下降,也說明中國華融經營面出現好轉。中國華融方面稱,2022年,在有關部門、股東單位和投資者大力支持下,集團化險轉型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下半年較上半年實現減虧101億元左右,形成了整體向好趨勢。
??回歸主業的中國華融,當前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支持房企紓困,保交樓。
??3月19日,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對媒體表示,公司充分發揮救助性金融功能優勢,支持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已投放的房企紓困項目27個;預計相關項目將保障約3.7萬套商品房按期交付,帶動920億元項目復工復產。
央行行長潘功勝: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10-23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土拍規則生變,或重回價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規則調整順應市場變化,4城取消地價限制。最高發放3萬元!鄭州高新區發布多子女家庭購房補貼辦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給予一次性2萬元/套的購房補貼;三孩家庭給予一次性3萬元/套的購房補貼。9月份鄭州商品房銷售8608套,銷售均價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銷售4961套,銷售面積60.02萬平方米,銷售均價11513元/平方米。9月房價:下跌態勢有所遏制,一線城市回穩趨勢明顯
2023-10-19政策效應開始顯現。南京出臺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政
2023-10-19進一步激發存量房市場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資金安全,維護買賣雙方合法權益。上海優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套數認定標準
2023-10-19明確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認定。國家統計局:房地產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的支撐
2023-10-18房地產的調整是有利于房地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