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于凌罡到趙智強 中國個人合作建房破冰
- 2004年:北京首現(xiàn)個人合作集資建房
- 房價高、買房難,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北京一個叫于凌罡的年輕人,正聯(lián)合一大群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年輕人,要用自己的方式在北京蓋一幢他們自己的樓房。具體來說,就是他們打算注冊成立自己的房地產公司,并從政府手里競拍到一塊土地,然后聘請專業(yè)的設計公司和房地產建設公司,在這塊地上建起自己的房子。他們試圖用這樣的方式破解自己的買房困局。[詳細]
- 2011年底:溫州商人趙智強進京擬拿地建房
- 2011年12月,溫州商人趙智強率領律師團隊進京,宣布已看中南四環(huán)、南五環(huán)的兩塊地,擬尋找合作者共同出資拿地建房。截至2012年2月,已有近400人在該組織報名,有200多人通過審核后已經正式報名成功。[詳細]
從合作建房到委托建房 孫智群繞開法律空白
模式的改變
是“合作建房”
合法化邁出了
重要一步
是“合作建房”
合法化邁出了
重要一步
合作建房謀求突圍 業(yè)內普遍存在爭議
會員的積累
與拿地
仍是委托建房
面臨的最大困難
與拿地
仍是委托建房
面臨的最大困難
- 陳國強:合作建房運作空間有限 信托存隱患
-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陳國強今日下午就溫州商人趙智強來京合作建房一事接受了樂居獨家專訪。他表示,此項目運作空間有限,集資信托存在很大隱患,個人持“不看好”態(tài)度。[詳細]
- 陳云峰:高房價下合作建房有市場但難度大
- 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lián)盟秘書長陳云峰表示,現(xiàn)在的房價確實太高,所以合作建房是有市場的。此外,從政府建保障房還有開發(fā)商來建商品房,確實還不能滿足社會的各個階層的需要,所以應該說有這塊土壤,有很明確的需求。但他同時認為,在現(xiàn)階段,合作建房難度非常大,仍然有30%甚至更多的比例可能會流產。[詳細]
觀點:合作建房 任重道遠
在我國,民間資本集合參與住房市場的行為,并不僅是一種市場現(xiàn)象,更象征著社會治理方式和經濟秩序的轉變,無論合作建房、集資建房、還是委托建房,都能充分發(fā)揮人們參與社會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我國社會總體發(fā)展有益,也值得社會各界正視與鼓勵。然而,對于“合作建房”而言,目前仍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持與法律監(jiān)管。對于參與者而言,參與其中者必須要有相當?shù)娘L險承受能力。對于組織者而言,在合作建房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如何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則是取得會員信任的最大前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