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日本居住福祉學會、韓國住居環境學會共同舉辦的“第20屆中日韓居住問題國際會議”成功召開。中日韓三國高校學者、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代表,圍繞會議主題“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住房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和交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科研管理、清華大學博士王瑤進行了演講。
??王瑤表示,過去幾十年全球氣溫不斷創出新高,異常天氣出現的概率也大幅度增加,如果任由溫室氣體排放,未來氣候災難所引發的經濟損失將相當于十年爆發的一次新冠引擎,而這些溫室氣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為了減少碳排放,各個國家都推出了碳排放減排計劃。
??她提到,2018年中國的碳排放量總量大概是100億噸二氧化碳,建筑行業大概是21億噸。如果從建筑業的前端如建材生產階段、安裝階段開始計算,又有18億噸二氧化碳,這被稱之為建筑業隱含的碳排放。
??她指出,對于建筑業的碳排放控制,現有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使用清潔的能源,二是數字賦能。在2021年10月,中國國務院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對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如何實現碳達峰制作了路線圖,包括有效采用BIM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移動通訊以及機器人技術,提升建筑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數字化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
??她還提及,在研究初期,首先確定研究邊界以及主要因素,團隊確定了碳排放的主要環節是生產運輸、施工安裝、運行、拆除這幾個階段,選取了中國重慶的一個住宅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對其外圍護結構進行了約束,因為外維護的性能會影響整個建筑的效能以及碳排放量,所以團隊約束了外維護結構的外墻材料、屋頂的材料、外窗的材料以及空調采暖設備。
??此外,根據主要研究方向,團隊設計了建筑碳減排的自動計算軟件框架,自動計算軟件與AI技術相結合,這個軟件能夠動態計算建筑負荷,逐時設計人員數量、照明功率、設計功能、室內溫度和空調運行時間,并計算十個以上的建筑分區,直接生成碳排放計算報告書。 可見,數字技術是助力建筑行業節能減排的有力抓手,有了數字技術之后,今后的雙碳目標不僅僅停留在口號階段,而是進行可實施、可落地、可評估、可衡量的方法。隨著建筑行業自動計算、人工智能的普及,今后可以將建筑行業的碳排放計算普及擴展到電力、水利、能源、交通等領域,最終可以助力國家的雙碳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