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老年人福利處處長 王輝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參加這次論壇,跟大家進行交流。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介紹新一屆政府對于“養老服務業”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對我們的養老地產、養老社區從政府的角度有些什么樣的想法。怎么想的是理念問題,怎么干是政策問題。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老年人福利處 處長 王輝
一、養老服務業的理念
政府怎么想的?就三個概念:1.產業。2.改革。3.市場。
1)、養老服務業是一個產業,我們從兩個角度去看:
(1)需求。
“四化”——老齡化,2億,占比14%;高齡化2千萬,占比10%;私人化,4千萬人,占比20%;空巢化,50%。老齡人口自己在家里住的,跟自己的孩子不在一起,我們叫“空巢化”,他是50%。這樣的“四化”預示著養老產業的需求逐年往上升,會越來越大。
(2)供給。
“四缺”——資金缺,缺人員,缺技術,缺政策。缺資金,我簡單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床位政策投資的缺口。按照國際慣例老齡人口至少有5%的人群要到機構里面去養老,這也就預示著對于老年人口養老機構床位數的需求、潛在的需求2個億的5%,1千萬張床。我們現在的總家底,全國加起來供城鄉、國有和民營的總床位大數是400萬張,床位的缺口是600萬張。600萬張床位缺口,如果變成投資,我們有個大賬,每張床位建設投資東中西部全部拉平是10萬塊錢/張床(不含土地費用),這600萬張床的缺口需要的投資量是6千億。這6千億還不包括,我們說95%的人群在家里面養老所需要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投入,我僅僅舉5%人群在機構里面所需要的投資。缺人員同樣也是一個大數,中國目前私人需要護理大概6千萬,一個護理員要互利3-4個老年人的比例,至少需要1千萬養老護理員的隊伍。當然,我們現在現有的家底,整個養老隊伍建設100多萬人。就這兩塊:一個是資金,一個是人員就足夠支撐起產業。他可以拉動投資,他可以帶動就業。然后我們再看“缺技術”,養老服務業這一塊整個的技術支撐還是很落后的。我們沒有物聯網的概念,也沒有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的概念。我們的老年產品缺乏高科技的含量,養老服務科技管理水平也跟不上。“缺政策”,前面的短缺背后都是因為政策的缺失。為什么缺錢?我們的民間有錢,我們的國家有錢。民間有錢沒有投進來,說明我們的融資政策有問題;國家有錢沒有投進來,說明我們的投資政策有問題。本來我們的老百姓,現在他的工資還比較低,他有需求,但是他的需求不能變成“有效需求”,說明我們國家的收入分配政策還要調整。然后是就業,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很豐富,有大量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但是他們不愿意到這個行業來。說明什么?養老服務業的就業政策還需要進一步調整。
2)、改革。
我們有一個短缺經濟學的概念,解決短缺的問題不僅僅是靠政府加大投入,更主要的是政府要搞經濟體制改革。現在我們的養老服務業也是一樣,養老服務業的短缺不僅僅靠政府的追加投入,更主要的是體制和機制的改革。這個“體制”是個什么體制,怎么改?養老服務業有一個舊體制和新體制,我們正處于從舊體制向新體制轉變的。我們的舊體制僅僅是面對政府的“三無”對象,在農村叫“無保”在城市叫“三無”;這樣一些弱勢群體由政府面對他們提供相應的服務,比如:在城市我們建福利院,在農村建敬老院。由政府采取統包統攬的方式,對這樣一個特定人群進行服務的一種方式,這樣一個特定人群全國有個大數——城鄉加起來600-700萬人。但是這樣一種服務體制,在當前的社會里面,當我們面對兩億老年人,多層次、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的時候,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所以必須進行改革。改革的舊體制,改完舊體制以后新體制的方向是什么?我們說:要面向全社會采取多元化,動員社會一起來參與。我們這里說,正確處理好“兩個關系,一個關鍵。”
兩個關系: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其中的“關鍵”是政府本身在養老服務業當中,政府的職能要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的一個核心的語言,我們就一句話。政府要從養老服務的直接供應方,變成養老服務的購買方與監管方。直接供應,你不要直接供應了,你不需要自己去蓋養老院,不需要自己去當院長,更多的向市場傾斜,讓政府從微觀層面退出來,這是我們的改革方向。
具體怎么改?
給大家舉幾個例:
1.運營主體。
當前養老院大概有400萬張床,大部分還是國辦。大部分的國辦院是什么概念呢?國辦院就相當于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中小企業,還主要是小型企業,因為他們的養老床位都不足100張。這樣大家可以推論,所有的國有中小型企業,所有的弊端——產權、人權、事權,所有的弊端在國辦院里面全部存在。那么我進一步推論,它的方向是什么?是改制,必須要改制。
2.土地供應。
養老服務業這一塊,原來的土地供應主要是采取“政府無償劃撥”的方式,這里面完全沒有“市場”的概念,更談不上“招拍掛”。在當今市場化的條件下怎么去面對市場?它必須要改革。土地供應政策要調整。
3.投融資。
養老服務的投融資原來根本就談不上投融資,我們就是撥款,各級政府財政的無償撥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無償撥款常常就意味著它的低效率。我們要改革,我們要把政府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這個方向就包括:撥款改成貸款。比如:我們要搞基金,讓政府的資金作為引導基金來撬動更多的民間資本。再比如:我們還要去做養老服務業資產的證券化。這都是投融資體制我們需要改革的。
3)市場。
整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方向,很大的概念是市場的概念。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途徑,我自己總結了一句叫:“先總量、后存量、增量為突破口。”剛才我講我們的公辦院可能需要改革,但是可能這個“改革”還不是我目前面臨的最突出的任務。我現在面臨最大、最突出的是總量的短缺,所以“先總量、后存量,增量為突破口”。但是這里的“增量”關鍵在哪里?增量在于民間資本,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上萬億的投入政府不可能一下子投進來,他需要更多的民間資本的參與。增量為突破口,我們就想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有一個新的管理體制進入能夠反過來壓迫我們的存量進行改革,所以也就像我們當年的經濟體制改革一樣。先發展鄉鎮經濟,先鼓勵民營經濟,最后是國有企業的攻堅戰,就是這么樣的一個路徑。
我這里順帶說一句,它的展望在哪里?養老服務業現在剛剛開始起步,但是很迷茫、不敢進入,因為很多的政策、標準沒有,前景看不透。我又打一個比方給大家去理解,養老服務業和酒店服務業比較。大家想一想酒店服務業,中國在三十年以前沒有酒店。我們只有一個個簡陋的國辦的招待所,30年以后的今天有各種各樣方便舒適的酒店供你選擇,這“30年”是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30年。對于中國的養老服務業來說,這樣的“轉變”才剛剛開始。所以大家如果想看一看養老服務業前景,目前面臨的問題,它的挑戰是什么?不妨回過頭看一看,過去的30年我們的酒店是怎么發展過來的。這里面可能會有很多的風險,但是同樣會有很大的機遇。所以我很高興大家今天坐在這里,也很熱情的期望大家能夠把握住這個機遇。
上面這幾個概念,大家可以再看一看跟我們新一屆政府,我們的最高領導人的想法是不是一致?
我給大家看一段李克強總理的講話(2013年5月29日),題目:《把服務業打造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新引擎》——中國服務業發展滯后,有認識上的問題、結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體制機制的制約。
養老服務業可以有助于改革經濟增長方式,它是內需,它可以有助于產業結構調整,它是第三產業。它隨著老齡人口逐漸增多,它要可持續,它還涉及到家家戶戶每個人,它是一個民生工作、是一個社會工作,所以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新的產業。這是總理的定位,然后總理對于服務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一針見血,就一句話說出來了:“中國服務業發展之后有認識上的問題,有結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體制機制的制約。問題就在于“體制和機制”。方向,總理也說的很明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最大限度的為服務業發展松綁,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為服務業發展增添活力、動力和創造力。”
從這句話大家可以看到,新一屆政府、新一屆政府的總理對于服務業、養老服務業是怎么想的,怎么定位的。想完以后我們來看,總理想完了以后是要干。看看總理是怎么干的,新一屆政府怎么落實他們理念的。
二、養老服務業的政策
1.立法。
2.規劃。
3.文件。
(一)立法。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體系框架:新增一章。
2.行業管理:許可。
根據這樣一個行業管理的概念,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同時民政部又發布了養老機構的許可辦法和管理辦法。
3.兩個辦法:許可+管理。
這兩個部長令最后炒出來的是什么?10張床的概念,有10張床就可以申請養老機構,就可以辦養老機構了。我想說,它的意義在哪里?一方面,強調政府對于養老服務業的規范化管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降低門檻,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這是立法。
(二)規劃。
國務院頒布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這個《規劃》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個關于養老服務的專項規劃。它就意味著養老服務已經被納入到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已經成為各級政府要遵循的目標,具體的任務我們都把一些指標寫進去了。比如:我們有三大指標。養老床位數2015年必須要達到3%,養老服務的覆蓋率城市要達到100%,農村要達到50%;我們的養老護理上崗資格要經過考試、經過培訓,這都是一些關鍵性的指標。同樣,根據這樣的規劃、這樣的指標民政部也啟動了《養老服務指標監測體系》,把這樣的一些指標再從上到下分解,按時間段倒計時去監督它完成。所以大家為什么體會到各屆政府在這兩年開始動起來了,因為進到《規劃》以后就成為了政績考核的一個指標,他必須要去完成。
(三)文件。
《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我向大家報告,這個《意見》是克強總理的命題作文,他點的題。他6月份點了題,要我們盡快拿出這個文章出來,我們8月份就拿出來了,8月16號總理就組織常委會討論,9月份就推開。在這個《文件》里面指導思想、原則,把總理的思路完完全全的都貫徹進去了。比如:改革的思路,市場化的導向。具體的政策,我們那邊有6項任務,有好多的政策在里面。我也給大家舉舉例,我們的公辦院、國辦院要改革;土地供應要保證供應。0.1平米,這是嚴格的指標,就相當于當年規定幼兒園、學校一樣。新建小學沒有達到0.1就不讓你驗收。投融資體制改革,我們都有一系列的需求。我在這里特別想強調政府政策的落實,我們剛剛開始起步,怎么去落地?新一屆政府克強總理,他有他獨特的思路。
三點:
(1)總理明確的說,國務院這個文件僅僅是一個開題報告。
我們剛剛開題,文章還沒有最后寫出來,它是一個開題報告。
(2)這個文件后面有個附件。
有好多同事都看到了,附件把這個國務院文件的整個任務進行分工,我們分為了45項任務,明確了分工單位,什么地方負責,明確了什么時間完成,時間表最晚期限是明年第四季度。比如:土地供應政策。由誰來牽頭?住建部、國土資源部、民政部一起做。國土資源部牽頭,要求他比如明年上半年就必須出臺政策。
(3)總理還提出來國家要在各地建立養老福利綜合實驗區。
各地政府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先行先試,就像上海的“自貿區”一樣。因為我們的舊體制要打破它,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去先行先試,先改革探索,讓他帶動全方位的發展。所以我們自己也感覺到,總理的“新思路”,政府的“新舉措”可以有助于養老服務業很快的發展起來。
三、養老社區
我們總體上有一個判斷,養老服務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是總量的短缺。第二句話,政府本身能力有限,政府意識到要更多的調動社會力量來彌補這樣的短缺,所以對于任何能夠彌補總量短缺的行業、方式方法我們都需要,我們都支持。當然,包括養老社區。但是具體的來說,怎么個支持法?這個需要我們在座的諸位一起來努力,因為“養老社區”是個新增事物。它怎么發展,它有什么樣的需求?我覺得在座的諸位,從事養老服務的專家、企業家們,你們有強烈的需求。你們比我們作為政府官員來說,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們說第一步,可能要你們在座的提出來,然后我們一起來研究。具體來說,養老服務、養老社區,它的內涵是什么?它的標準怎么定?政府怎么去扶持它?
(一)內涵。
養老住區委員會朱會長這里面做了一個很好的研究,已經出了一個定義。這個定義,我覺得基本上把大概的框架已經寫出來了,他說:“專門為老年人設計,居住相對集中,為老人提供家政、醫療保健和社交娛樂等服務,集一般社區生活和養老功能于一體,符合老年人體能心態特征的老年人居住區。”現在我們說,這個定義還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包括名稱。你看我們今天的題目叫“老年住區”,我們政府經常用的語言叫“養老社區”。中房協自己也可能用“綠色宜居社區”,可能定義要進一步規范、名稱要規范,但是要進一步的去分類。不是說所有的養老社區都是一樣的呀,你要去細化它。我這里舉的分類的例子,是從美國來的例子,比如:他份了四類。分了生活自立型,生活協助型,特殊護理型,混合型。都不一樣,不一樣的養老社區有不一樣的標準,政府就會有不一樣的扶持政策。這就需要我們共同來研究它,來界定它的內涵。
(二)標準。
標準還不僅僅是指它規劃的標準、建設的標準,比如:它的容積率多少,配套設施多少;包括它的服務標準、運營標準。它是個體系。就像酒店管理一樣,有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我們怎么樣去評估它,怎么樣去評比它,怎么樣去管理它?這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所以大家要談,對于養老社區的支持,我要反過來,我作為政府官員要把問題先拋給你們。大家看一看,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產業要往前發展、要興旺起來,其實不外乎三點——準入、扶持、監管。
(三)扶持。
在座的諸位,你們怎么希望政府支持你?給予你什么樣的特殊的優惠政策?第一步,得需要你跟我說。你要告訴我,你覺得哪一塊你要支持?憑什么要給你支持?在土地供應方面,在投融資方面怎么去支持你?大家要提出很好的理由,很好的依據。然后我們還可以一起探討“路徑是什么,怎么協調有關部門,怎么把這個程序做規范做科學了。”所以說“養老社區”是個新生事物,才剛剛開始,但是后面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配合把這個工作往前推。
這是關于“養老社區”。
四、我們的工作
我們的工作實際上也就是三個概念,三句話——樹一個旗幟,做一個承諾,搭一個平臺。
“樹一個旗幟”,就是把養老服務行政職能的旗幟樹起來,因為在這以前大家不知道養老服務歸誰管。民政部門就覺得我們有這個責任、有這個義務,勇于擔當把這個旗幟先樹起來。“做一個承諾”,旗幟樹起來我們要說話。我們的承諾就是這樣的:對于所有支持養老的人、財、物,我們都歡迎;任何形式的合作都可以。這是我們作為政府主管部門,作為一個政府官員,我們所做的莊嚴的承諾。因為我們意識到這個行業需要全社會一起來參與,所以政府官員本身要抱著“謙卑的心態”和社會、和大家一起來做。“搭一個平臺”,我們要正兒八經的做事。我們要把所有關系到養老的人、財、物都拉到一個平臺來,然后讓他們積極的互動。一個市場的繁榮在于市場各要素之間的互動,互動的越頻繁,這個市場就越繁榮。這里的平臺我給大家推薦,比如:投融資體制方面我們跟國家開發銀行合作。先建養老保險投融資平臺,我們下面還在考慮建基金,還要鼓勵企業上市。這是投融資的平臺。比如:人員的平臺。昨天我們跟教育部合作一千萬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我們利用教育部下面的有個公司做“遠程教育”,我們把“養老護理員遠程教育平臺”建起來了,全國形成網絡。比如:老年產品。我們建一個“老年產品供銷”平臺,至少我目前4萬家養老機構所有養老產品、設施放在一個平臺上面去,讓所有的供應商和養老院需求方在一個平臺上面互動,可以減少成本、可以增加透明度。再比如:我們的平臺還有各種各樣的協會,行業組織。我們現在已經建立起來的,養老服務標準化委員會,養老服務信息化委員會等等,最近還準備建一個養老服務專家委員會,然后有各種各樣的論壇我們也鼓勵。比如:像今天“老年住區”這樣一個論壇,老年住區委員會,我聽說下面可能還要搞一些試點項目,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我們在此也表示,我們很希望與中房協和中國老年產業協會更好的合作。
謝謝大家!